开云体育
deepseek点评中国经济贸易依开云体育官方存度高的误区
文章的核心论点是:传统的外贸依存度计算方式(外贸总额/GDP)高估了中国经济的实际对外依赖程度,原因在于该方法存在统计口径、经济结构、汇率等因素的偏差。作者通过以下方面展开论证:
统计口径问题:指出GDP与外贸额的内涵不同(GDP是增加值,外贸额是交易额),直接比较不科学。
加工贸易比重高:中国加工贸易占比大(如2007年占出口50.7%),但加工贸易的国内增加值率低(部分不足20%),导致出口额中的GDP贡献被夸大。
产业结构与汇率影响:中国服务业价格低且出口少,汇率未能真实反映GDP规模,进一步扭曲依存度。
实证数据支持:通过工业增加值率、主要产品出口比重等数据,推断实际工业出口量仅占产量的20%左右,贸易依存度应低于20%(远低于66.8%的官方计算值)。
未明确给出修正后的贸易依存度计算方法,仅提出“应计算出口额占国内销售额比重”等方向性建议。
工业增加值率:表1显示多数出口行业增加值率在25%左右,佐证了出口额中GDP占比低的观点。例如,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率仅21.4%,说明高出口额未必对应高经济贡献。
出口分散性:表2显示中国出口产品高度分散(仅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占比超10%),暗示缺乏主导性出口产业,可能削弱外贸对经济的整体影响。
生产与出口量对比:表3中煤炭、原油等关键产品出口量占比不足3%,反驳了“工业严重依赖出口”的假设。
可补充国际对比(如与美国、德国等加工贸易比重低的国家比较),更突出中国特殊性。
纠正了依赖传统指标的政策误区,为扩大内需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如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转向内需驱动)。
文章发表于2009年,中国此后十年外贸结构已变化(如一般贸易比重上升、服务业出口增长),结论需更新验证。
结论部分可更明确总结修正后的依存度估算值,而非仅停留在“不超过20%”的推断。
该文是一篇具有批判性和实证精神的经济分析,成功挑战了传统外贸依存度指标的适用性,并立足中国加工贸易主导的特点提出了合理质疑。尽管在方法完善性和时效性上存在不足,但其核心观点对理解中国经济的真实开放程度及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后续研究可结合近年数据,进一步细化修正指标的计算方式。
Deepseek:不客气!很高兴能帮到您。这篇文章确实提供了对中国经济贸易依存度的深刻见解,尤其是通过数据揭示了传统计算方法的局限性。如果您有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探讨相关内容(比如当前中国外贸结构的变化、如何优化依存度指标等),随时可以告诉我!
《中国经济贸易依存度高的误区》一文由刘昌黎于 2009 年发表在《国际贸易》期刊上。文章指出,中国经济贸易依存度高是一个误区,传统计算方法存在诸多缺陷。具体如下:
· 计算方法不科学:计算贸易依存度应考虑出口额占国内销售额、进口额占国内采购额以及对外贸易总额占国内销售、采购总额的比重,而非简单用对外贸易额占 GDP 的比重,因为 GDP 与对外贸易额内涵不同,不可比。
· 贸易额与创造的 GDP 不等同:对外贸易额不等于对外贸易创造的 GDP,出口额含国内新创造价值,进口额则无。
· 出口额中 GDP 占比不同:不同国家出口额中所包含的 GDP 差别大,发展中国家因产业技术水平低、劳动力便宜,出口额中新创造价值比重小;同一国家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所包含的 GDP 比重也不同。
· 汇率因素影响: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现行汇率不体现真实购买力,且服务业价格低于发达国家,在第三产业比重提高的趋势下,难以体现中国 GDP 的真实规模。
· 观点具有创新性和启发性:在当时众多认为中国经济贸易依存度高的观点中,该文独树一帜,通过对计算方法的深入分析和多方面因素的考量,提出中国经济贸易依存度高是误区的观点,为人们重新审视中国经济与对外贸易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 分析全面且深入: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了传统计算方法的缺陷,涵盖了贸易额与 GDP 的关系、不同贸易方式的差异、汇率因素等,逻辑严谨,论证充分,使读者能全面理解中国经济贸易依存度被高估的原因。
· 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文章有助于纠正人们对中国经济结构的片面认识,避免因过度强调贸易依存度高而产生的一些误判和不当政策导向,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尤其是在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等方面提供了理论支持。
· 数据时效性问题:文章采用的数据多为 2007 年及以前的,随着时间推移,中国经济结构和对外贸易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数据的时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结论的适用性。
· 对其他因素考虑有限:虽然文章从多个方面分析了贸易依存度被高估的原因,但对于一些其他可能影响中国经济贸易依存度判断的因素,如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变化、贸易摩擦对中国贸易结构的影响等,没有进行深入探讨。
总体而言,《中国经济贸易依存度高的误区》是一篇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文章,尽管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它为中国经济贸易依存度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学术探讨和政策思考。
由于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拉动作用,特别是由于我国多年来一直实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因此,很多人都用对外贸易额占GDP的比重或相当于GDP的比重,来计算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例如,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为21 738.3亿美元,其中出额为12 180.2亿美元,分别相当于GDP(按美元换算)的66.8%和37.4%。于是,一些人就通过国际比较,证明了中国经济的外向型,说中国是一个贸易依存度很高的国家。面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在我国出口严重受阻的情况下,为以扩大内需来确保8%以上的经济增长,必须走出中国经济贸易依存度高的误区,正确认识迄今为止的“外向型经济”,这也是总结过去30年时需要认真总结的一个问题。
之所以说中国经济贸易依存度高是一个误区,乃因为上述计算方法缺乏科学性,有如下严重的缺陷或问题:
第一,进出口贸易是一国向国外的销售额和从国外的采购额,要计算一国经济的贸易依存度或对外依存度,应该计算出口额占国内销售额、进口额占国内采购额以及对外贸易总额占国内销售、采购总额的比重。究其原因,乃因为GDP是一国国内总生产即国内增加值总额或新创造价值总额的统计,两个具有不同内涵的数字显然是不可比的。
第二,迄今为止,我国虽然没有统计对外贸易创造的GDP,但就像企业销售额大大超过企业新创造价值的金额一样,对外贸易额不等于对外贸易所创造的GDP,这乃是不言而喻的。而且,出口额中虽然包含一些GDP即包含国内新创造的价值,但进口额中却没有国内新创造的价值。
第三,出口额中所包含的GDP在不同国家有很大的差别。就一般情况而言,发达国家产业技术水平高,再加上劳动力昂贵,单位产品生产的劳动力成本高,因此其产品生产额进而出口额中新创造价值的比重是比较大的。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产业技术水平低,再加上劳动力便宜,单位产品生产的劳动力成本低,因此其产品生产额进而出口额中新创造价值的比重是比较小的。另外,即使在同一国家,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所包含的GDP的比重也是不一样的。在一般贸易的出口额中,国内新创造价值的比重虽然大一些,但加工贸易出口额中却是转口价值的比重大,国内新创造价值的比重小。因此,像美国那样加工贸易比重很小的国家,其出口额中国内新创造价值的比重就比较大,而像我国这样加工贸易占很大比重的国家(2007年加工贸易占货物出口总额的50.7%,超过一般贸易的44.2%),单位出口额中国内新创造价值的比重比较小,有的产品不足20%甚至不足10%,这乃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第四,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人民币现行汇率也不体现人民币的真实购买力。因此,在国内各种经济活动全部按国内市场价格计算销售额、采购额以及增加值额的情况下,其与按国际市场价格计算的出口额、贸易额显然存在着统计口径方面的误差,二者的不可比性乃是显而易见的。另外,与工农业产品相比,我国以国内服务为主的服务业,其服务不仅很少出口,而且绝大多数服务的价格也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在第三产业生产比重提高的大趋势下,人民币的现行汇率越来越难以体现中国GDP的真实规模。上述事实意味着尽管少数发达国家例如美国,可以近似地用对外贸易额或出口额相当于GDP的比重来计算其国民经济的对外依存度,但不拥有国际货币的发展中国家却不能如此简单地计算。
其实,只要看一下我国的相关统计,就不难看出我国超过66%的贸易依存度和超过37%的出口依存度有很大的夸张。
首先,看一下我国GDP的产业结构和工业部门的工业增加值率。2007年,我国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是第一产业占11.7%,第二产业占49.2%(其中工业占43.5%),第三产业占39.1%。鉴于我国农产品出口额很小,2007年只占出口总额的2.5%,出口的95%左右是工业产品,因此,如果中国经济的出口依存度线%)是出口到了国际市场。然而,事实真是这样的吗?非也!
根据表1的统计,2006年我国工业部门的增加值率按工业总产值计算为28.8%,按主营业收入计算为29.0%,都不足30%。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工业增加值率最高,分别为77.6%和76.8%,其次是烟草制品业分别为74.1%和75.0%,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分别为49.8%和48.1%;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工业增加值率最低,分别为15.3%和15.4%,其次是化学纤维制造业分别为18.8%和19.2%,都不足20%。至于主要出口产业的工业增加值率,除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分别为29.8%和31.0%以外,其他大都在25%左右。其中,纺织业分别为25.9%和26.5%,塑料制品业分别为26.2%和26.8%,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分别为25.4%和26.2%,至于出口额最大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则只分别为21.4%和21.4%。
其次,根据表2的统计,在2007年的中国出口总额中,17中主要出口商品出口额合计占17.47%。其中,除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10%以外,只有塑料制品占出口总额的1%以上,大多数主要出口商品的出口额都只占出口总额的百分之零点几或零点零几。这意味着中国出口产品的出口额是非常分散的,鲜有大量出口的主导产品。
另外,在国家统计局近年来统计的3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除布、钢材、家用洗衣机、家用电冰箱、房间空气调节器、移动通信手持机、微型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和彩色电视机有比较多的产品出口外,原煤、原油、天然气、原盐、发电量、成品糖、啤酒、卷烟、化学纤维、纱、机制纸及纸板、硫酸、烧碱、纯碱、农用氮、磷、钾化肥、化学农药原药、乙烯、初级形态的塑料、水泥、平板玻璃、生铁、粗钢、金属切削机床、大中型拖拉机和汽车的出口量都很少。根据表3的统计,在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中,2007年除彩色电视机的出口量(包括黑白电视)超过50%、布和钢材的出口量超过10%、移动通信手持机出口量接近10%以外,其他产品的出口比重都很小。其中,生产量世界第一的煤炭出口量只占开采量的2.1%,石油出口量也只占开采量的2.7%,至于占世界第二位的发电量则完全是供国内使用的。
根据上述分析,我国全部工业产品的出口量很可能为生产量的20%左右甚至还少。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贸易依存度不超过20%,其中出口依存度为10%左右,这也是可以推断的。至于到底为多少,这要等待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了。
尽管中国经济的贸易依存度不高,但从对外贸易增速大大高于GDP增速的情况看,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贸易贡献度要大一些,贡献率也要高一些,而且二者都是提高的趋势(见表4)。